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张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点击次数:2019-09-21 09:55:13【打印】【关闭】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延安时期老新闻工作者,革命先烈刘志丹同志的女婿,陕西日报原总编辑张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9月1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延安时期老新闻工作者,革命先烈刘志丹同志的女婿,陕西日报原总编辑张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9月1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张光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送花圈表示哀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建国,习仲勋夫人齐心等送花圈表示哀悼,对张光同志家属表示慰问。受齐心委托,习远平在张光同志病重期间前往医院看望、逝世后到家中吊唁、出席遗体告别仪式。张光同志病重期间,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省政协主席韩勇、省委副书记贺荣等前往医院看望。胡和平、刘国中、韩勇、贺荣和省委常委张广智、梁桂、徐新荣、王兴宁、庄长兴、姜锋、王浩、牛一兵、杨志斌、卢建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等,正省级老同志张勃兴、安启元、贾治邦、周雅光,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马中平、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张光同志家属及亲朋好友,各界人士代表等出席遗体告别仪式或以各种形式对张光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送来花圈。


张光,原名王鹏飞,陕西临潼人,生于1929年11月24日,1943年8月参加革命,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光同志历任边区群众报记者,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延安西北新华广播电台记者,新华社陕东支社主编,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西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副主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教组组长,陕西农民报主编,陕西日报总编辑。张光同志于1993年12月离休,2011年1月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张光同志自幼受革命家庭的熏陶,上小学时就常为地下党组织送信。1943年,张光被转移到陕甘宁边区,在第二师范继续上学。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被组织安排到关中地委、专署刻印文件及小学课本,后转到延安大学新闻班学习。1954年3月7日,张光与刘志丹女儿刘力贞结为革命伴侣。

张光同志从194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西安解放后,张光同志奉调到群众日报社(后更名为陕西日报社)工作,报道了长安县试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采访过彭德怀、习仲勋、贾拓夫等多位领导同志。1951年至1954年,张光同志在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社东北分社工作期间,主持报道了宝鸡至天水、天水至兰州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参加报道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兴建,以及鞍山、抚顺、阜新等地的工业建设。“文革”期间,张光同志受到迫害并被关进牛棚,1978年11月,组织上对张光同志予以平反。1979年,张光同志调回陕西日报社工作,他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冲破“左倾”路线造成的思想束缚,勇于创新、发扬民主、团结同志,积极推行新闻改革。对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对陕西日报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张光在新华社陕东支社
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光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忘我写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客观真实地报道了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在改革开放时期,他解放思想、果断决策,积极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鼓与呼。在新闻业务上,张光同志主张“真、短、快、活、强”,即新闻一定要真实,每篇稿子要短小精悍,见报要快,稿子一定要有活生生的事实,有思想性,给人以启发;重视报纸言论,提倡言之有物、击中要害的评论;开拓报道面,带头采写社会新闻;急群众所急,有的放矢地进行政策宣传。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呼吁保护西安城墙等文物,倡导发展文化旅游业。张光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把保存下来的革命先烈刘志丹生前用过的棉袄、皮带、马鞍子等,以及他在战争年代持有的记者证、持枪证等革命文物,分别捐献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延安新闻纪念馆。张光同志离休后仍十分关心家乡和革命老区建设,关心党的新闻事业特别是陕西日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勉励年轻新闻工作者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坚持群众观点,永葆政治本色。他不顾年迈体弱多病,自筹资金在家乡建起临潼交口革命纪念馆,成为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和老伴儿刘力贞自费为家乡修建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积极为陕北老区建设和扶贫事业奔波并建言献策,为陕北老区修建了两处水坝、筹建起多所希望小学。他主编了系列丛书——《陕西报刊志》,以及《刘志丹画册》《纪念刘志丹文集》,审阅了四本陕甘宁边区历史书籍。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总是说“吃亏是福,做人不能斤斤计较”,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张光同志先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3S(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省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1983年11月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87年12月获高级记者职称。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专家称号。2015年9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张光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70多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负责,敢于承担重任;实事求是,为人诚恳,关心和团结同志;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一生笔耕不辍,书写了300余万字的新闻通讯、言论和人物传记,深受读者的喜爱;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实践了为党奋斗终身的誓言。进入新时代,张光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张光同志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老前辈,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新闻战士。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事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追赶超越定位,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