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钻涵洞、爬雪山——“飞手”小哥春节保电“奇遇记”

点击次数:2019-02-10 17:50:10【打印】【关闭】

新华社哈尔滨2月10日电(记者王君宝)“小崔,准备好无人机,明早5点单位正门集合,去虎峰岭特巡220千伏牡尚甲乙线,记得多穿点。”春节期间,崔宇接到任务,心有

新华社哈尔滨2月10日电(记者王君宝)“小崔,准备好无人机,明早5点单位正门集合,去虎峰岭特巡220千伏牡尚甲乙线,记得多穿点。”春节期间,崔宇接到任务,心有疑惑——有无人机在,巡视工作已轻松得多,怎么大冬天还要起这么早?
崔宇是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无人机小组一名“90后”“飞手”,年纪轻轻已出色完成73次飞巡任务。
天还没亮,崔宇一行便驱车前往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的虎峰岭。虎峰岭位于黑龙江省虎峰林场境内,地形复杂,冬季降雪量大,大雪及腰、攀爬难度极大,在平地上两小时就能完成的巡线任务,在这里至少要四五个小时。
为保证该地区电力可靠供应,每逢春节,电力部门都要进行一次保电特巡。崔宇他们当日的工作任务就是配合苇河保线站完成220千伏牡尚甲乙线虎峰岭上8基塔的巡视任务。
57岁的郑维明是输电运检室苇河保线站站长,尚志、苇河地区500多公里的线路运维都归他们负责。7人小站,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70多公里。依照运行规程,输电线路至少一个月巡视一次,他们负责的线路中近三分之二位于深山之中,这给巡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下了车,57岁的郑维明朝着崔宇一行走了过来,早早出发加上3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崔宇略显疲惫。跟随郑维明,一共4人组成的特巡小组来到铁道边,“出来巡视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咱们不在铁道上面走,咱从前面的涵洞钻过去。”来到涵洞口,崔宇懵了,这涵洞高度不足1米,自己一米八的大个儿怎么过去?
正在他愣神的时候,郑维明拎起崔宇的设备箱就钻了进去。崔宇尾随其后,在涵洞里,崔宇全程都是深蹲状态,左右腿来回交替,大腿的酸麻感让他十分难受。不到20米长的洞,他感觉在里面蹲了犹如1个小时。
刚出洞口,腿部的酸麻让他瞬间使不上力气,扑通一下趴在了雪地上。缓了几秒钟,在郑维明的搀扶下,崔宇慢慢站起来,拍掉身上的雪。“谢谢您,郑师傅。”崔宇看着郑维明,如果没有郑维明帮着拿设备,他根本过不了这涵洞。
巡视过程中行走山林,崔宇一脚下去雪已没过膝盖。大雪钻进鞋里,他不由得皱了皱眉,郑维明回头看到气喘吁吁的崔宇说:“小伙子,这才刚开始,今年的雪不大,往年及腰深的雪更难走。”
“老师傅,这巡线工作这么辛苦,每年还不能回家过年,值得吗?”崔宇忍不住问道。
“220千伏牡尚甲乙线是哈尔滨东部的主干线路,也是尚志地区的主要供电电源,去年底刚开通的哈牡高铁电源也是取自这里,所以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答话虽不多,郑维明在崔宇心中的形象却发生了变化。
一路跌跌撞撞,巡线队员下午两点左右来到半山腰,郑维明说:“今天咱们巡视的路段,最难走的莫过于山顶的241号塔。每次到山顶,我们都得手脚并用爬着上山,山顶陡峭还很危险!”话刚说完,崔宇打开工具箱利落地装上螺旋桨,打开电池预热。5分钟后,只听“嗡”的一声,无人机稳稳起飞,径直向山顶的241号塔飞去。
郑维明看着崔宇熟练地操作无人机,透过屏幕他能清晰看见塔上各种部件,不由自主感叹:“你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平时听说过无人机,可是今天我还第一次见。这小飞机,速度快、飞得高、看得准,还能留下数码照片供以后参考!”
一路跌跌撞撞的崔宇,此时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方向。结束保电工作,一行4人从山上原路返回,蜿蜒曲折的脚印,像是开拓,又似是传承。(完) 

浏览相关内容: